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朱群英(徐州):桥的情结

2023/9/27 10:06:01      来源:江苏散文网      人气:445


 

   盛夏时节,我随江苏作家采风团来到了波涛翻滚的长江岸边,江风不时撩拨我们的脸庞,水波缓缓拍打脚下的土地。遥望常泰长江大桥高耸入云的塔柱雄姿,近观建设者们全神贯注的忙碌身影,而后我们步履咚咚,走进施工现场,感受热烈非凡的氛围,着实是眼里溢满敬仰,心中起伏激荡。

   哪里有河流和小溪,哪里就有桥,我们的父辈们修建它们,然后让我们后辈人从不能通过的地方通过,而我们踩在他们肩膀上的路四通八达。恐怕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都珍藏着年少时走过的第一座桥。

   可能是一种怪癖吧,每到一处,我总喜欢收集一些有关桥的资料。如美国密执安州麦基诺海峡大吊桥、法国多姆省的法得桥、加拿大圣洛朗河上的魁北克悬臂大桥、葡萄牙的萨拉萨尔桥、我国的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宝带桥……还有家乡为我从小走惯了的最不起眼的独木桥、砖拱桥和石板桥。

   当年在长江上建一座桥,堪称一项大工程。而如今,建桥技术有了飞速进步。眼下,长江不仅江面上有了一座座跨江大桥,河床下也建成了好几条过江隧道。苏南、苏北,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以前,长江南北的人们过一次江,要下好大决心,费不少周折。如今,开上私家车,一脚油门就过江了。桥啊,你一端连着往昔的贫困,一端连着今日的繁荣,坚实的桥墩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个性。

   在江苏境内有条非常大的河流,就是天堑长江,虽然滋养了我国亿万黎民,但是对沿途也造成了交通的阻碍。为了能使长江两地的沟通更加顺畅,江苏决定新建一座长38公里的大桥,这条大桥就是常泰长江大桥。相对于未来江苏的几十座待建过江通道来说,常泰长江大桥独具特色。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项目,连通江苏省常州市和泰州市,为目前在建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也是国内首座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高速铁路“三位一体”的跨江大桥。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连日来,持续高温。骄阳似火,热浪汹涌,空气中弥漫着燃烧的气息。盛夏时节正是建设施工的黄金时期,这里的建设者们冒着酷暑,奋战一线,战高温、保生产。

   长江江面如蒸笼般闷热。从高空俯瞰长江,一个个墩基础拔地而起,其中5号和6号墩两个巨大的沉井基础稳稳矗立在江中,上面是正在“长个儿”的世界最高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的主塔。常泰长江大桥的建设者们不惧“烤验”,战疫情、保安全,铆足了劲加速推进这座世界级桥梁工程建设。

   登上常泰长江大桥位于长江北岸的5号墩铁路桥面上,现场有不少工人在对钢箱梁进行焊接,焊花四溢,热浪扑面而来。虽然作业地点位于长江江面上方四十多米处,但江面上一点风都没有,施工地点十分闷热。中铁宝桥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班组长周威却对这个作业环境十分满意,他说,越是无风,越是焊接作业的好时候。“风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影响焊接质量。焊接作业的好坏,涉及到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还有风力。如果说有风的话焊接质量就不能保证。所以如果有风的话我们就要用防风罩把焊接作业地点围起来。”

   我扶着烫手的钢护栏,来到大桥施工平台。一位工人戴着已经润湿的乌黑手套,将一组细铁丝穿过几根钢筋,再用老虎钳收口拧紧,汗水从鼻尖额头下巴等处滴落,一身衣服早已湿透。

   “到了正午,桥上钢板温度高达50℃,”这位工人说,刚开始时,还不适应江面潮湿闷热的环境,随着手上的茧厚了,脸上的肤色黝黑了,汗渍沾在衣服上干不了时,就不怕太阳晒了。

   他们每一天都在用心做好安全生产的“守护者”。针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在大桥高空作业的一线建设者,项目部调整了作业时间,采取“抓两头、避中间“的施工措施,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实行两班倒作业,并向工人们发放防暑降温物品,防止因为气温过高战阳光暴晒出现中暑或其它意外事故。 

   常泰长江大桥不仅体量大、跨度长,而且在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将实现“四个世界首创”:首创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TARS);首创台阶型减冲刷、减自重沉井基础;首创“钢箱-核心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首创“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

   连接常州和泰州!常泰长江大桥,离不开这群追梦人的双手!知难不畏难,吃苦不怕苦。感谢他们在长江上的坚守,让天堑屡屡变通途!浩瀚的江水之上,一条绿色、智慧、通途的“长龙”将又一次横跨南北!

   三十年前,我还是个涉世不深,从没见过大世面的乡下年轻人。不要说枫桥、宝带桥、断桥、苏堤六桥未听到过,就连上海的外白渡桥,也是从一本什么书的封面上偶尔看到的。那时,我只知道在没有公路之前,乡间的一些河道上,常将老树棵放倒搁在上面作桥。家乡的河流纵横交错,稍微大点的河上,则用石板建桥,又多是一孔的,也有两孔甚至三孔的。为防行人和畜类雨天滑入河中,便在石桥上铺一层碎石或河沙。这种桥和正规大桥相比,虽然相形见绌,相去太远,但却经得起暴雨淋,耐得住骄阳晒。尤其在长途跋涉之后来到桥边小憩,那些无畏地弓起赤裸脊梁的树棵,那些坦然地敞开坚实胸脯的青灰石板,那些严肃地挨挤在一处坚守岗位的石子和细沙,朝朝暮暮托起过滚滚车轮,日日夜夜迎来过踏踏马蹄,时时刻刻接待过匆匆脚步,往往会油然唤起我一片敬意,无穷遐思。船到桥头自然直,是桥对船的引导和规范;路上不遇桥上遇,是在合适的地方遇上了合适的人。我更喜欢赋予水乡文化全新的内涵。桥守着村庄,却守不住河流。河流絮絮叨叨,拖儿带女远走他乡。只有桥,默默无语,守住村庄,一年又一年。村庄老了,桥更老了。它们像一对不离不弃的老夫老妻。日复一日地相守,却早已没有语言——或者根本就不需要语言。

   你看,故乡的桥,它们既无钢铁的骨架,又无水泥的柱脚;既比不上大理石的光洁,又不如汉白玉的晶莹。它们天生的一副硬骨头,处处表现出安分守己的耐劳相。真是材不出众,貌不惊人,平凡得近乎卑微,土得无法再土了。可是一经人们匠心独运,巧手安排,一旦在湍急的河的两岸找到自己的位置,从此便置身于桥的行列,为人类挣断河的锁链、构通理想彼岸的路途,自觉地忍辱负重,表现出伟大的献身精神和非凡的英雄气概。溶平凡和伟大于一体,这正是桥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它最能打动人们心灵的品格。我之爱桥其因盖源于此。一座桥,单纯朴素的存在,这是每一座桥的终极意义。有些桥,却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失去了单纯和朴素。它们被赋予沉重的记忆或深远的寓意。就像我们从纯真的童年,成长为一个复杂的人,身上刻下了一刀又一刀岁月的伤痕。

   但我对桥的历史委实知道得太少了,这正是我每每深感内疚之处。人类社会究竟何时开始出现桥一类建筑,迄今尚未有确凿的定论。据说最原始的桥只是放些石蹬在水里形成一条线,人蹑步而行其上,古时称作“汀步”,这大概便是桥的远祖吧。但其实这不能算桥,正如人类的祖先猿猴不能算人是一样的道理。真正具有桥的形体而又有文字记载的桥,看来最早的要算土耳其土麦拿单孔石板桥了。它约建于公元前八百五十年。至于最早的拱形石桥的出现,则要算我国的赵州桥。它建于公元七世纪初,为隋朝李春所造。在当时的技术设备条件下,能有这样水平的建筑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它不只闻名国中,而且驰名世界。经一千多年风雨侵袭而依然完好无损,上能通车,下能过船,至今仍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真可算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每次走过那些淹没在岁月厚重的尘埃里的桥,我都竖起耳朵倾听。桥的轻声细语,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呢。关于流水的,关于光阴的,关于命运的,一串又一串的故事,从桥的诉说中复活。

   在乡村,那小桥,清新雅致。几块木板,几根长树,几条长石,肩并肩,脚靠脚,悠然怡然地支在小溪小沟上,没落萋萋芳草间,平实,淡然,安宁,犹如那乡村的人,那山野的花。春去秋来,喜与不喜,爱与不爱,在那里,它都无悲、无乐,无寂、无忧,平和纯净,就如一抹浅淡的笔墨,写意山水。
在城市的楼林里,矗立的是千娇百媚的立交桥。有的像无数飘动的彩带,纵横交错,层次分明地飘着,卷着。楼林立于其中,若白云托在空中,飘浮,飘渺如海市;有的像疏密有致的河流,九曲九转之后流向远方。使城中的路都迤逦成了河,蜿蜒成了溪,楼漾其间,烟波浩淼,光霞淡淡。有的像紫燕衔着春草,轻快地飞行在城市间。更多的像涟漪,打几个结,转几个圈,又轻柔地,向远方飘散。这立交,俨然是城市的灵魂。她,让呆板轻灵,让杂乱有序,让粗犷细腻,让庸丑灵美。她,给城市注入轻盈,点亮生机,整个城市,因她,鲜活起来,灵性起来。她,用柔和的线条,强健城市的肌肉,使城市充实、健壮、舒展,也更具动感、质感和美感。

   人类和桥的关系要比一般人的想象密切得多。几乎可以这样说:没有桥的发展,便没有人类的文明。桥成了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尺度之一,倘没有桥,人类将会遇到多大的不便啊!我们的古人就很懂这一点,不只写下了大量描写桥、赞美桥、叙述有关桥的轶事和诗词,而且借助自己的想象,叫喜鹊每年七月初七上天,在茫茫的银河上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这对情人相会。这样美丽的传说,实在要有十分的才气外加对桥的作用独具慧眼,了然在胸,才能编得出。曹丕诗曰:“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有了鹊桥,他们便能一年一度相会。喜鹊的功德也就成了人们的千古美谈。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已经把桥充分理想化、人格化了。

   桥不仅是沟通彼岸的简便工具,其概念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原先狭窄的认识范围:人类自从发明了文字,就有了关于人类从幼年走向成年的这一整段漫长历史的活动记录,浩瀚的书海也便成了沟通古今思想的桥梁,这不就是书桥吗?普罗米修斯窃火给人间,哪里有火,哪里便有人类的足迹,这火种也便绵绵不绝,在地球上燃烧了几千年。火成了锻铸人类思维和智慧的原动力。而且人类还要借助火、通过火向更高的智慧阶段发展,这不就是火桥吗?人类一代一代绵绵不断地繁衍下来,不同民族人体的固有特征都是通过遗传基因呈几何级数递减的原则保持下来,这里的基因不就是桥吗?桥让我们的脚步踏向对岸,而它让我们的追忆,抵达更远的彼岸。眼睛所不能到达的,让桥来完成。我们就这样被一座又一座桥,将追忆的脚步渡过彼岸。有桥便有路,有路就有人类的进步和灿烂的明天。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发达、时代的进步,桥的职能和形体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原始的简单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到最现代化的立交桥、地铁、火箭、飞船、卫星的应用,无不是桥的延伸和发展!

   在这大千世界里,不只有物质的桥,更有精神的桥。我们既能看到像长江大桥那样有形的“一桥飞架”,也能看到许许多多无形的“长桥卧波”。如果把矛盾、困难、分歧、问题、工作……等都当作河的话,那么我们处处都能看到为解决住房困难搭起的房桥;为排解纠纷搭起的友谊桥;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问题搭起的鸳鸯桥;为把一封远渡重洋的书信千方百计送到其亲人手里的鱼雁桥;为把阳光和希望送进病房的医桥;为促进国际友好交往的国际桥……还有文明礼貌的春风催开万千文明花,结出亿万风格果的风桥;人民教师呕心沥血育英才的人桥;把人性的温暖、时代的良知送进人们心坎的心灵桥……

   路的尽头一定是桥。有时便想,发明桥的人真是不简单,把天堑变为通途、变为风景。便无端地想到人生,先辈是桥,父母是桥,老师是桥……许许多多的人在做着桥的事业。我们过着桥,也铺着桥,与桥有着太多的关联。路远、路险,桥就多。铺好了桥,自己方便,也与人方便。一路走来,猛一回首,才发现连接现在和过去的,最醒目、最令人追忆的还是桥。我不禁问自己,我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架了多少桥,能留一座什么样的桥给后人?我有些惘然。

   如果把大桥桥墩比作一根根“大长腿”,那常泰长江大桥正在进行的桥墩基础施工,就像一个个“大脚板”,脚底深深“钻进”地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将大桥牢牢地与地面固定在一起。十年磨一剑,利刃开新篇。常泰长江大桥建成也将刷新“六个世界之最
,即最大规模多功能荷载非对称布置桥梁;最大跨度斜拉桥(1176 米);最大连续长度钢桁梁(4266 米);最大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560 米);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388 米);最高强度桥用平行钢丝斜拉索(上游侧 2100MPa,下游侧 2000MPa)。从泰兴到常州,目前开车需要40分钟,常泰长江大桥通车后仅仅只需要7分钟,更不要说大桥上的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会给两岸交通带来更多便利。交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有了小桥,路不再断,有了大桥,家不再远。走过小桥,顿悟脚下诗和远方,跨过大桥,饱览江上烟波苍茫。

   这桥,隔断了苦涩,连起了甜美;这桥,送走了困顿,迎来了富裕;这桥,送出了家乡的笑意融融,迎来了各地的财富滔滔;这桥,以自身的风采装点着世界,亮丽着风景。

   我站在常泰长江大桥上,眺望江面。各类船只熙来攘往,汽笛声声,仿佛在欢迎大桥这位新朋友的到来。欢腾的长江,像一条闪亮缎子由西向东跳动,在阳光的辉映下,浮光耀眼,气象万千。一声声汽笛,与长江的涛声汇成一首动人心弦的乐曲。

   夕阳西下,我们缓缓离开了工地,金灿灿的余辉映衬着这群大桥建设者的身影,那汗滴、水珠、焊花却久久在我们眼前浮现。

   在所有的桥中,最使我感动的要算人桥和心灵桥了。只有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亲情之桥,才永远在我们彼此心间,长驻久存,永不衰朽,熠熠闪光……啊,这样的人桥、心灵桥正是我们时代的特色、社会的骄傲、民族的脊梁!这些桥架在时代的桥墩上,负重致远,托起时代的列车疾奔飞驰……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