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沈益亮(滨海):难忘那时的年

2023/1/29 15:20:03      来源:江苏散文网      人气:686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打开小学语文课本,和孙子一起吟诵起《春节童谣》时,儿时那浓浓的年味似乎又向我飘来。

  年越来越近,心茫然不安。远远近近已有断断续续的鞭炮在响,孩子们放了寒假,在大街上院子里,欢笑着,追逐着,嘻闹着,让寒冷的冬日充满了温馨,年的味道渐渐浓了。看着欢乐的孩子和出出进进购物的人们,使我又回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但却越来越觉得年味淡了。不知从何时起,过年不再是一种渴盼,而是一种责任。虽然年年都在唱“难忘今宵”,可再也找不回儿时的那种心情了。

  那么,什么是年味?有人说,小时候年味是一种期盼,长大后年味是一种回忆。也有人说,年味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形式。还有人说年味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是一种文化的美和韵味。

  记忆中,每年刚进腊月门就天天摆弄手指头数着还有几天过年。过年不但有好吃的,还能穿上新衣新鞋、压岁钱和零食。那时候的孩子,大多数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有时甚至连补丁都挂不住,也没人笑话,属于“司空见惯”。新衣服要在大年初一早上才穿,一年就一次。穿新衣服过年,是儿时最开心的事。

  我的童年是处于六十年代中期,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岁月。那时的过年虽简单,但依旧匆忙而快乐。

  7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商品经济不发达,春联不能到市场上去买,况且家境拮据,即使商店有卖,可能也舍不得花钱买春联。每到春节,父亲让我买几张红纸,请邻居文化程度较高,毛笔字写得飘逸潇洒的文化人写春联。剩余的红纸自己学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这样的词语,是希望在新一年里红红火火、诸事顺遂。贴对联时,父亲会喊我打下手帮着贴对联,我帮忙涂上糨糊,由父亲贴上去。这时看着门上的春联、福字,浓浓的年味会扑面而来。

  年夜饭,这是一年之中最丰盛、气氛最热烈祥和的一次家庭大聚餐。年夜饭当然少不了鱼,寄托着父辈们的希望,希望年年有余,有头有尾!全家人老老少少围坐在餐桌前尽情地喝酒吃菜,儿孙们给老人敬酒、老人向孩子们祝福。一家人笑融融、乐陶陶,一幅生动的天伦之乐情景图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零点一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外面顿时烟花怒放,爆竹引燃,四面八方,铺天盖地,震耳欲聋,把漆黑的夜装扮成色彩斑斓,星光璀璨,世界像童话般迷幻,精彩缤纷,热闹非凡;父亲在大门前点燃香烛钱纸,叩拜祈求上苍的庇佑,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刻,辞旧迎新,普天下的华人喜气洋洋,同迎新年,相互祝福!“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春晚也在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深情款款的歌声中落下了帷幕,而外面的烟花爆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到天明,家家户户的堂屋灯烛通明,通宵达旦。 

  年初一大早,母亲是要睡元宝觉的,这是她一年中唯一晚起的一天。父亲早早起床,燃放小鞭炮,揭开门封,到灶间煮好汤圆,盛进碗里,端进堂屋,一家人品味着汤圆,蘸上芝麻花生白糖的陷,放进嘴里,那份糍粘,那份清香,那份甘甜从舌尖一路奔放到胃里,久久不能忘怀!新年的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事事如意!吃汤圆的个数也要讲究,汤圆象征财富,是元宝,所以一定要吃过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八八大发,十全十美,吃十二个便是月月发财!

  吃完汤圆以后,拜年这一传统“曲目”就“粉墨登场”了。小朋友们穿着一身新衣,拎着塑料袋,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奔跑着、雀跃着、欢呼着,挨家挨户送上童声悠扬的祝福,这天的孩子都会特乖,嘴也特甜,俨然一支支铺天盖地的拜年大军。随着“发财涨精神”“早生贵子”等吉祥语的此起彼伏,一块块五颜六色的糖果飞入塑料袋,有时还有一角贰角的“红包”,对孩子们却是一笔不小财富。

  如今,春节已经渐渐被平淡的生活、繁忙的工作冲淡了“年味儿”,过去数着日历等候春节来临的日子似乎已经渐渐远去了。现在知道了,年味,不只是聚拢的人群,热闹的场面,礼貌的寒暄,更是亲情的凝聚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

  过年,过的是亲情,过的是温暖,过的是团圆,过的更是无价的平安与美好的期盼。
  
  过年的滋味,真的耐人咀嚼;过年的感觉,真的叫人回味深远!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